名医访谈 ——龚玲:流感来势凶,防治有妙招
眼下正值冬春交替,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一旦出现头痛、流鼻涕、咳嗽、喉咙痛等症状,我们该如何区分,自己是患上了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呢?如果是流感,又该如何正确面对呢?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党支部书记、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内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第七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遵义市“优秀医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十佳医生”“优秀党务工作者”“医德医风先进个人”,遵义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肺癌整合防筛专业委员会委员,西部间质性肺疾病专业委员会呼吸罕见病学组委员,贵州省呼吸道感染优化治疗协作组联盟委员,贵州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间质性肺疾病联盟委员,贵州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擅长呼吸科常见病、危重症及呼吸内镜介入治疗。
今年的呼吸道传染病最流行的是什么呢?
近期我国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不管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甲流流行最甚。支原体感染、腺病毒感染呈下降趋势。新型冠状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流感的主要症状和传播途径
流感分为甲乙丙丁4型。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乙流几年才出现一次大流行。流感病毒大多会有自限性,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一般情况下,流感起病急,体温可达39~40℃,伴有畏寒、寒战,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乙流还会出现呕吐和腹泻。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当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的时候,会将含有病毒的飞沫喷出,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出现感染的情况,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中更易传播。流感病毒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如果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比如门把手、桌面等,再用手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也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其实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是呼吸道疾病,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病因是不同的。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而普通感冒最多是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其他病毒引起。
其次,症状不同。流感的症状通常较重,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如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等,而普通感冒的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流涕、咳嗽、鼻塞、咽痛、低热等。
最后,治疗方式也是不同的。流感需要通过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最好在起病后48小时内用药,而普通感冒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
如何正确认识流感的严重性?
虽然流感大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其严重程度是不容忽视的。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造成聚集性疫情。对于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流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其中,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部分流感患者可合并细菌、其他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真菌等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是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病情重,死亡率高。其他并发症还有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炎、脑病、脊髓炎等,儿童是多于成人的,急性坏死性脑病更为凶险。心脏损伤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心肌标志物、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出现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等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还有一个并发症是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明显的升高,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儿童流感容易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是较成人多见的。
流感和普通感冒在治疗上的区别?
治疗流感主要是通过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对于流感患者,尤其是症状较重或有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医生会开具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扎那米韦、阿比多尔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热药缓解高热,使用止咳药缓解咳嗽等。普通感冒的治疗则以对症治疗为主,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患者可以通过休息、多喝水、保持良好的通风等自我调节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如鼻塞严重,可以使用减轻充血的药物;咳嗽频繁,可以使用镇咳药。
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好流感的预防工作?
预防流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是要接种流感疫苗的,要根据疫苗接种的指引,及时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其中就包括流感疫苗、新冠疫苗以及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尤其是随着近期流感活动水平上升,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
其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第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当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或上学,与家庭成员接触时佩戴口罩,并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最后,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时,建议佩戴口罩。
轻症患者如何进行居家护理?
对于轻症患者,居家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保证充分的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抗病毒。
其次多喝水,保持水分充足,可以帮助缓解喉咙不适,促进新陈代谢。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最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度,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哪些重症信号提示患者务必就医?
出现以下几种重症信号时,患者应及时就医:
一是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伴有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
二是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精神状态较差,出现嗜睡、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症状;最后是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剧烈头痛、胸痛、心悸等。
以上这些信号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孩子发生呼吸道感染后,家长需注意什么?
家长在孩子发生呼吸道感染后,首先要保持冷静,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对于轻症患儿,可以采取居家护理措施,给孩子多喝水、保证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同时,要避免给孩子自行服用成人药物或过量用药,以免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孩子出现重症信号,如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此外,家长自身也要做好防护,避免与孩子交叉感染。
一审:朱怡然
二审:王前波、孙秋娥
三审:吴爱军、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