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强化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遵义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调度大厅。
一、“一中心一张网”健全急救体系
按照“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运转协调、规范统一、科学高效 ”的原则全面推进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以“1+15+N”的模式,建成以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为龙头,15个县(市、区)为枢纽,省市县网络医院为主体、乡镇卫生院为网底、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覆盖全市15个县(市、区)253个乡镇2073个村居的市-县-乡三级统一指挥调度体系,实现“六统三化”,即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号码、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备案,急救网络一体化、急救资源均衡化、急救处置高效化。
同时,创新打造遵义市乡村急救“第一响应人”品牌,以绥阳县、正安县为乡村急救“第一响应人”品牌示范点,培养两地乡村医生作为乡村急救“第一响应人”纳入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延伸基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半径,切实填补救护车到达前的宝贵“急救空窗期”,织牢织密基层急救一张网。
全市现有284家急救网络站(点),485辆救护车。2024年累计受理急救电话71.3万余次,派出救护车6.8万余次,救治病人5.8万余人。电话接听率、急救受理率100%。
二、“两提升两强化”优化急救服务
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指挥调度能力。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建成集呼救受理、视频调度、便民呼救、自动派车、GIS地理信息、GPS车辆定位等功能于一体的120指挥调度系统,形成快捷、安全、科学的呼救受理指挥调度模式,利用5G通信传输技术实现救护车、120指挥中心和接诊急救网络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急救处置快速高效,实现最短出车36秒,3分钟出车率稳步提升,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3分钟出车率达96.22%。同时实施完成救护车信息化升级建设改造项目,建立救护车信息流量池,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救护车运行使用情况,指挥调度更加快速、准确、高效。
提升专业化水平,强化急救服务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方式,对全市3200余名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和4000名乡村医生开展专业培训。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常态化开展调度员能力提升大讲堂,不断提升调度员调度技能和服务质量,并通过党员先锋岗、荣誉墙、精神文明榜评选,激发调度员工作激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成功举办“重大火灾事故紧急医学救援演练”“遵义市城运中心(城市大脑)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演练”,有效提升急救实战水平。
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31日,对全市15个县(市、区)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三、“三着力三推动”规范急救管理
着力加强行业规范,推动院前医疗急救规范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通知》《遵义市院前医疗急救行业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救护车管理规定的通知》,不断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行为,建立健全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制度,细化和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救护车运行管理、设施设备、人员职责等方面内容。
着力开展三级质控,推动院前医疗急救规范服务。构建“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工作体系,成立遵义市院前急救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市级-片区-县级院前医疗急救质量管理三级体系,定期开展专题会议、调研督导、回头看等工作,不断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质量和水平。
着力推进立法实施,推动院前医疗急救规范发展。根据《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将《遵义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纳入遵义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对健全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规范开展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